" /> 莱比锡电影节主席格里特·莱姆可赴我校讲座05/12/2009

莱比锡电影节主席格里特·莱姆可赴我校讲座05/12/2009

  深褐色短发,便装,牛仔裙,人们很难把眼前的精致玲珑的女子跟享誉世界的莱比锡电影节主席联系起来。但就是这样一个两眼闪着坚毅光芒的女性,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以其特有的干练作风和耳目一新的观点,给在座师生留下深刻印象。
    12月5日下午,莱比锡电影节策划人,格利特•莱姆克博士(Dr.Grit Lemke)在我校方方教授的盛情邀请之下,于百忙之中做客我校,在红楼208举办了一场非常有意义的讲座。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际纪录片和动画片电影节之一,莱比锡电影节主办方的观念始终与时俱进。这次莱姆可博士是作为首届德中纪录片展映暨论坛的德方代表及论坛的现场嘉宾来华访问。讲座之中,莱姆可博士从电影节的举办宗旨及其和平鸽标识的含义谈到东西德的分裂,从纪录片的现状谈到商业电影,从电影节的纪录片选片标准谈到大学生纪录片……从始至终,莱姆可博士都在表达着自己的一个观点:纪录片,要关注社会现实。
 
“我们的选片要尽量做到公正”  
    莱姆可博士在讲座中一再强调选片的公正性。莱比锡电影节的选片委员会共有6名成员组成,其中会有3位男性和3位女性,3位来自东德3位来自西德,而且选片委员的职业会遍及编辑,制片人,导演等等行业,以尽量做到平衡和公正。选片的题材和政治倾向没有任何限制。“来自非洲国家的纪录片亦参加了电影节,并分为多个专题,在观众中引起轰动”,莱姆可博士颇为自豪地讲到。
    莱比锡电影节成立于1955年,与1956年举办第二届之后因为战乱原因一直到1960年才举办第三届,所以不仅当年的口号改为“电影为科学、技术、文化的进步服务,为和平与人民的福利服务”,其电影节标志也改为和平鸽,“全世界的电影为争取世界和平而斗争!”的口号也一直沿用至今。

“要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本届莱比锡电影节共收到2000余部纪录片,600余部动漫电影。
    莱姆可博士坦陈:选片过程相当痛苦,因为有百分之九十的影片是按电视台标准拍摄的,所以情节表现手法雷同,只有百分之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莱姆可博士为师生放映了影片《别误解我》(Don’t get me wrong),在讲解这部影片的时候特别提到虽然这是年轻导演的作品,但表现手法有特色,声音跟画面不重合产生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被选入18部电影参加竞赛环节的电影而得奖。

“为了保证艺术片正常进行”
    在人们以往的理念中,艺术电影与商业片是对立的。在目前金融危机的情势之下,艺术片电影更是举步维艰。举办电影节同样如此。所以莱姆可博士特别提到,在莱比锡电影节中,会有一个特别的环节是制片商之间进行买卖以及让其尽享电影商业推广的,而这个环节所得的盈利会用在艺术片的方面,从而保证艺术片电影选片放映等的正常进行。当然,对于纪录片的前景,莱姆可博士还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的,因为世界范围内是电影院里有五分之一的是纪录片,而在德国是三分之一,尽管商业运作不是很成功,但是因为贴近现实这一特点,纪录片的未来是非常有希望的。  

“我们很关注中国的纪录片”
    在同学提到中德纪录片交流的时候,莱姆可博士很高兴的提到和中国上海电影节和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密切的合作。在上海电影节和广州电影节上都有“德国日”。而莱比锡电影节上也同样有“中国日”,并提出中国的纪录片有独特的风格,非常的写实,日后会更加关注中国的纪录片。对于同学提出的对青年导演在资金是否有扶持的问题上,莱姆可博士说虽然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基金和项目,但是他们已经很关注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关于对青年导演不仅是在资金还有在技术指导方面的支持。也希望中国的青年导演能够参加莱比锡电影节,中德之间能够有更深的交流。
    讲座结束,方方教授归纳莱姆可博士的主要观点并表示深切谢意,同时向莱姆可博士一行赠送了满载上戏师生深情的礼物并合影留念。莱姆可博士饶有兴趣地要求尽快看到上戏学生的作品,相信上海戏剧学院与莱比锡国际纪录片节的通道将就此畅行!(文/08编导 冯亚楠 编辑/雨田)


| 发布时间:2010.05.01    查看次数:153